2010年4月17日 TVBS電視台晚間九點開播的「全民開講」
讓我了解到網際網路的即時性與輿論串連
也讓我對於黑人賣T恤這件看似無謂的事情,有了更深入的看法
黑人T恤事件,個人觀點是"媒體過度炒作+報導是否真實的印證程度"之下的產物
太深入的內容我無法去討論,畢竟我對這個圈子不熟悉
但媒體對一個人成敗的影響力,我想這個事件當中顯而易見
而這 是媒體對於一個人的表現的再現
然後我發現網際網路的發達,也造成另一股再現
不是新聞媒體或者電視媒體的再現,而是C2C的再現方式
比如"S扣事件"
我在PLURK上看到影片→Facebook塗鴉牆上的大篇幅討論→發表個人觀點→加入反對聯盟→觀看到更多人的言論→塗鴉牆狀態上顯示我的現況→涉入的FB友人也加入聯盟
網路媒體的串連性之強,讓我驚呼連連
這是多麼即時啊!!
我加入時大約六百餘人
間隔時間大概約十分鐘,室友也加入,此時聯盟人數已經上八百多人
成長率與傳播及時性與廣度真的很驚人不是嗎?
如果是在沒有網路的年代
或許我是透過電視新聞才知道,這時已經隔了大概一天的時間
或許我朋友很熱心,立刻打電話給我,但我或許不想通知任何人-訊息中斷/無法串連
然後我所說的C2C再現,其實就是所謂的口耳相傳
而這口耳相傳則轉變成圖文方式(或者是影音方式)
我可能一邊看著影片一邊看FB上的討論,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
也可能是MSN朋友的連結分享,分享過程可能如下:
A「我給你看小S跟周玉蔻的霹靂對話!」
B「啥?!這兩人怎麼會兜在一起??!」
A「周玉蔻就說黑人那件事阿,小S看不過就Call In進去,結果周玉蔻罵不過就說小S這樣不像個媽媽!」
大概類似這樣的對話,可以發現吧?
對話內容中A的主觀想法先灌輸給B,然後給B連結
這樣當B看影片時,已經有先入為主觀念了
A的事件再現也好、FB上的事件再現也好
都會即時性的影響到身邊的人,對他們加諸自己對於這件事的看法
難免有失公平
所以 一窩蜂?
所以 為了反對而反對?
所以 這樣網際網路的即時性到底好不好?
所以 我們在面對這些討論時,是否該理性一些?
結論就是:Facebook跟PLURK真的是我的線民耶! 畢論用它好了XDDDDD